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約旦-死海



死海小檔案 死海位於以色列和約旦之間,是兩國共同擁有的一個內陸鹽湖,長80公里,寬約18公里,處於水平線下約400公尺,是世界上最低的水域。

氣候炎熱乾燥,年降雨量僅50毫米,年蒸發量高達140毫米,含鹽量比一般海水高出7倍,生物及植物均無法生長,故被稱為死海。
前進水平線下400尺 約旦大學著名的地質學教授薩拉邁(Salameh)指出,在過去的40年間,死海水面以每年0.5公尺的速度下降中,若不趕緊採取措施,死海將會人間「蒸發」。

幸好共同擁有死海的約旦和以色列將共同出資約8億美元,積極提升死海的水位,進行拯救死海大行動,讓世界各國的遊客可以繼續安躺在死海裡觀賞日落,對奇妙的大自然禮讚。

還沒下水之前已看到在死海內浮動的遊客,舒適地浮躺著,看到我們在拍照,還像在跳華爾滋般不停地轉動,擺出不同姿勢。

看到他們寫意的表現,我也按捺不住,不諳泳術的我於是怯怯地一步一步走下水去。
夕陽美景相伴泳 可能是接近黃昏的關係,水很冰冷,但每走一步,我發現腳步愈來愈輕,因為水的浮力實在很強,身體就像瘦身成功一樣,輕飄飄的。

在不知不覺間,我發現自己已浮在水面,而眼前就是那個將近掉入水中的夕陽,原來明信片上那些浮著看書的畫面一點也沒騙人。

在死海暢泳千萬不能濺水入眼,因為海水鹽份比一般海水高出7倍,上岸前,我悄悄地點了一滴用舌尖試試,苦澀味實在令人難以承受。
景觀飯店擁沙灘 死海旁有2間飯店,分別為「Jordan Valley Marriott Resort& Spa Dead Sea」以及「Movenpick Resort & Spa Dead Sea」,前者設計較為現代化,後者卻充滿中東味道。兩者均擁有私人沙灘,可直達死海,而且隨即有沖洗設備,感覺舒適得多。
特色伴手海底泥 美膚聖品 但鹽份極高的死海卻蘊藏大量礦物質如鎂、鏻、鈉及鋰等,對滋潤皮膚大有幫助,但請不要胡亂從海中取一泥巴敷上身,因為未經提煉的死海泥可是會刺激皮膚的,美膚不成,反倒弄巧成拙,所以想要美容的話,死海附近也有販售當地提煉出來的美容品,無論是保養臉部或身體,品項皆備。身體用死海泥300克約台幣150元,600克約250元;由死海礦物鍊製的潤膚露每瓶750元。

來源:壹蘋果http://1-apple.com.tw/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秘魯失落之城"馬丘比丘 "


馬丘比丘(英語:Machu Picchu,奇楚亞語“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至今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馬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130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學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地理坐標:南緯13°9′23〃,西經72°32′34〃。

在山頂上馬丘比丘的懸崖邊,人們可以欣賞到落差600米直到烏魯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要消除高原反應,人們可以嚼古柯葉或muña——一種有香味的多項功效超過青黴素的草。

絕佳的地理位置使馬丘比丘成了理想的軍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經是軍事機密。

由於獨特的位置、地址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1911年),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但與此同時,馬丘比丘也面臨著遭旅遊業破壞的擔憂。



來源: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gjzx/nm/sy/mj/200708/20/t20070820_12608267.shtml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印度之不丹

不丹全境均隱匿於高聳的山區中,土地面積有台灣的1.3倍,但是人口卻只有一百五十萬,尚不到台北的1/2,為一抗拒文明污染的山中隱國。她安於傳統,至今仍保有清新樸拙的面貌,因此被稱為「最後的香格里拉」。
 不丹的主要城市大多集中在中部地區的喜瑪拉雅山河谷,如首都辛布及巴羅、普那卡、朋修寧等。 首都辛布市雖為不丹的第一大都市,但當地的行事步調卻毫無一般大都會的緊張急迫。
 該市的大西丘宗,是不丹的政教中心。典雅的建物為當地國王及政府高官的辦公處,同時也是當地重要政經活動的舉辦地。
 而當地的週日市集,每個星期天聚集了大批人潮。在此不但販賣有日常生活用品,同時還有古書、古董等民俗藝品,總是吸引了不少觀光客的眼光及銀兩。
小王國規矩多多一九六一年第三任國王啟動的經濟發展「五年計畫」,至今堂堂邁入第九期。在這之前,不丹可說完全與現代文明絕緣。隨著五年計畫的開展,不丹就像是從古代一腳踏進現代,有了公路,有了電力,有了乾淨的水,有了正式的貨幣,有了郵政和電話系統,還有了像樣的醫院和學校。根據不丹政府的統計,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九九年這段期間,人民平均壽命從四十六點一歲,大幅增加到六十六點一歲。沉睡的雷龍逐漸甦醒,邁步小心翼翼卻很穩健。一九七一年,不丹加入聯合國。一九八○年代後期,現任國王提出別出心裁的名詞──「國家整體幸福」(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以取代國民生產毛額(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作為測量人民福祇的指標。他認為所謂的「發展」,除了在經濟上謀求成長以外,必須同時追求物質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面向的「最大幸福」。不丹正逐漸由清靜無為的桃花源形象,轉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但為了防止捲入文明漩渦而喪失自我,不丹王室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可說是煞費苦心。這小王國為此制定了許多獨特的法規:每個人民外出時必須身著國服,男人穿「幗」(Gho)──連身及膝短袍,女人穿「旗拉」(Kira)──連身長裙和薄外套國王本人更以身作則,即使在打高爾夫球和籃球的時候,也仍穿著筆挺的幗所有建築也得依照傳統形式搭建,不論是醫院、銀行、學校或是住家,也不論用的材質是泥土木頭還是鋼筋水泥。藝術學校裏,學生們專心地操作著圓規和尺,以達文西式的精準比例學畫「唐卡」(Thangka,精緻的捲軸佛像畫),一筆一劃都得按規矩來。「維護我們的傳統」,成了不丹人的座右銘。規定繼續延伸。噶瑪策仁在市場偷偷買了個塑膠袋裝辣椒,「違法的,」他促狹一笑。原來政府禁止人民私自砍樹、打獵和採礦,甚至使用塑膠袋。這是王室政策的另一個大前提:絕不犧牲自然環境以成全經濟發展。一九七四年,不丹終於對外開放觀光。但價格高得驚人,每人每天需付兩百塊美金規費,並只能到政府劃定的部分地區遊覽,為的就是防觀光事業對傳統文化及人民生活造成過度衝擊。以價制量的結果,二○○○年的旅客人數僅約八千人左右。旅行社老闆雷契多吉(Leki Dorji)表示,旅客帶來的美金已成為不丹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所得的百分之三十五必須上交政府。這一切規定,都是為了強化人民對國家的認同,傳承文化與自然資產,以維護不丹的主權。大多數的不丹人也就這麼循規蹈矩地過日子,沒什麼異議。規定限制了不丹,同時也保護了不丹。在這個國泰民安的地方,「民主自由」的口號突然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揉合傳統與文明也許是天生的雍容大度,或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堅持,不丹人欣然接納現代化所帶來的便利和新視野,但並不因嚐到了文明甜頭而遺忘千年傳統。在尋求平衡的當下,生性圓通的不丹人緩緩使出一招雲手,更進一步將傳統與文明的眾多元素揉合在一起,展現全新風貌。藝術家卡瑪(Kama)的作品就在這方面做了完美的展示。他曾到英國學習藝術兩年,回國後搞廣告設計,將法輪、蓮花、面具、佛像等宗教象徵作為創作的素材,再以現代藝術的活潑手法重新整合呈現。他還在廷布組織了個藝術家協會,找了幾位志同道合的自願教師免費教學生水彩、油畫,畫中風景仍是非常「不丹」的宗堡和佛像。在帕若宗一年一度的大慶典上,坐在我身旁的十年級男孩噶瑪坦仁(Karma Tenzin)偏著頭想了一陣以後告訴我:維護傳統和現代化一樣重要。他時而津津有味地看著廣場上的面具舞;時而興致勃勃地模仿起他最愛的影星凱文史貝西,在《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裏飾演一個中年男人為了泡年輕女孩而苦練肌肉的樣子。雖然我絞盡腦汁想不透這部電影為何會吸引一個十幾歲大的不丹孩子,不過,望著噶瑪聰靈的眼,我也的確看不出,面具舞和凱文史貝西有任何不相容的理由。在這個城國,歷史與神話沒有界線,傳統和文明和諧並存。跨入二十一世紀,人們依然一邊順時鐘繞著佛寺踱步,一邊骨碌碌地搖著經輪;身子繞著大圈圈,手上繞著小圈圈,週而復始地旋轉著、旋轉著。山川與屋舍,天堂與人間,就這樣歲歲年年地,旋成了永恆律動的太極。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Ottawa)


渥太華簡介: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Ottawa)位於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首都地區(包括安大略省的渥太華市、魁北克省的赫爾市和其周圍城鎮)人口110多萬(2005年),面積4662平方公里。市內有渥太華河由西向東湍流而過,將整個城市南北分開。南部居民是英國移民後代,講英語;北部居民是法國移民後代,講法語。裏多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注入城北的渥太華河。渥太華為加拿大第四大城市,是水、陸、空交通樞紐。水力資源豐富,以輕工業為主,有造紙、木材加工、食品、機械製造等工業。 渥太華處於低地,平均海拔約109米,周圍幾乎完全被加拿大地盾的岩石群所包圍。屬大陸性寒溫帶針葉林氣候。夏季空氣濕度較大,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冬季由於北面沒有橫亙的山脈,來自北極的乾燥強冷氣流,可以毫無阻擋地橫掃渥太華大地,氣候乾燥寒冷,1月平均氣溫為-11度,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最低氣溫曾達零下39度。春天一來,整個城市佈滿了色彩艷麗的鬱金香,把這座都城裝扮得格外美麗,因此渥太華有“鬱金香城”的美譽。據氣象部門統計,渥太華每年約有8個月夜晚溫度在零度以下,故有人稱其為“嚴寒之都”。
渥太華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為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渥太華是一座花園城市,每年有200萬左右遊客到此觀光遊覽。渥太華市中心區有裏多運河通過。裏多運河以西為上城,這裡圍繞著國會山,集中了不少政府機關 ,郊區到處是草坪、花圃自春至秋,碧綠青蔥、姹紫嫣紅,美麗的景色每年吸引著眾多遊客。1826—1832年在英國威靈頓公爵倡議下,為軍事目的修建的裏多運河,現在成為著名遊樂中心。當年河上的水閘、水壩等石徹工程,現在成為歷史性文物,夏季可在河上駕駛遊艇秋天的楓紅在質樸穩重的古典建築間,如火焰般燎燒著、在鏡面般的運河上倒映,簡直讓人分不出真實和虛幻的分界。過了這個季節,從更北方吹來的風雪會將河水凍結,想要再體會真實和虛幻並存的美感,又得挨上長長的一段寒冬。 冬季則是天然滑冰場。人們來到這裡欣賞她那四季迷人的風光。

春天"渥太華"鬱金香花船遊行 






秋天"渥太華"楓紅




冬天"渥太華"雪景


渥太華氣候寒冷,冬季漫長,冰上運動十分發達。渥太華市的冰上運動水準在全國堪稱一流,特別是冰球運動,享有盛名。加拿大素有“冰球之國”之稱,渥太華則是“冰球之城”,現代化的室內冰球場遍及全市。